您好!今天是 {{ new Date().getFullYear() }}年{{ new Date().getMonth() + 1 }}月{{ new Date().getDate() }}日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new Date().getDay()]}}

长者浏览模式
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扎根泥土痴心育种传“稻”理

来源:《秋光》杂志

时间:2024-05-03

1947年出生的陈志坚,是东莞中堂镇凤冲水稻科研站站长,研究水稻育种60载,研发了7个省级和6个市级审定水稻优质品种,在全国得到推广种植。他培育的紫红稻4号、凤冲丝苗、凤兴丝苗、凤香丝苗等品种获得东莞市6个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07年,陈志坚退休后继续育种研究,2011年,育成新品种“中广香1号”,填补我国水稻育种史上高含铁品种的空白,助推老百姓健康营养水平提升。他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省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市劳动模范、市农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2021年成为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首批农业乡土专家。

育种,更是育人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也曾经有吃不饱饭的历史。因小时候饿肚子的经历,陈志坚立志把水稻育种当作一生的事业。“我目睹了科学育种给水稻产量带来的巨大提升,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我决心投入水稻研究里。”
20世纪90年代,面对席卷而来的经商大潮,亲戚朋友都下海经商了,但他依然扎根在自己的水稻试验田,潜心水稻育种研究。1998年他推出了第一批水稻新品种凤联4号、凤联5号,接着研发出全株呈紫红色的珍稀品种紫红稻4号;培育出的凤兴丝苗被认证唯一达到国标省标1级的预试品种;抗超强台风的凤新丝苗2号,其米质被鉴定为国标优质1级……
陈志坚不仅收获了许多科研成果,还拓展了水稻科研站的社会功能。他说:“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耕种,也不认识水稻。我当义务讲解员,为孩子们科普农业种植知识,就是希望下一代从劳作中体会‘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培养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意识,接续农业科技立国强国的梦想。”青年党员干部来科研站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青少年也来这里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农事劳动。2020年以来,开展实践活动40多场次,惠及2000多人次。
“哇,紫红色的水稻秧苗,我还是第一次见。”在春耕忙碌之际,东莞中堂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凤冲村“五彩”秧田,发出阵阵惊叹。记者看到,学生代表为陈志坚戴红领巾,热情地喊着“坚叔”。77岁的陈志坚卷起裤腿踏进田间,一边手把手教学生们插秧,一边讲“稻”理:“这是梗米的秧苗,是我国常见的主食,有早、中、晚三收,煮的粥饭比较绵软……”每年春耕、秋收时节,陈志坚在科研基地给学生们讲水稻育种、科技兴农的故事,更是讲新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故事。坚叔的试验田是东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之一,坚叔讲“稻”理成为中堂镇老干部工作品牌,得到东莞市委老干部局的肯定和推广。

稻香满溢初心故事

“我和水稻打交道一辈子,就是为了培育水稻新品种,实现粮食高产。我国经过几代水稻专家的努力,10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已得到解决,如今我还在追梦的路上,想进一步培育更多营养健康的新品种,让大家吃饱,还要吃好……”在中堂镇精心打造的“行进中的党课”,陈志坚在田间地头为年轻党员上党课、讲“稻”理,用接地气的语言分享自己投身农业发展的奋斗故事,也讲述了我国农业育种创新的历程,守好大国粮仓的初心故事。
陈志坚1989年入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努力研究选育高产优质口感好的粮食新品种,藏粮于技,助力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大米的需求日益增长,从2006年开始,陈志坚把培育高“铁”高“锌”水稻良种作为攻坚目标,为提升老百姓健康水平献力。
有一天,他在试验田里察看稻穗,发现一株杂交水稻散发一点细微的香味。他叫家人也来闻一闻,但他们都说闻不到。待水稻收割后,陈志坚把有香味的稻谷碾了米,煮了一顿米饭。结果大家都说不但闻到了,还真的咂摸出了香味。
于是陈志坚把这种带着异香的新品种送到省农科院化验,反馈说这个新品种含有铁的成分,但没有达到标准。这次偶然的发现,为他的研究带来新思路。他把这株异香的品种命名为凤香丝苗,获得省水稻品种预试综合评分第三名。

新品种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徐建龙博士的高度关注,徐建龙也是中国生物强化水稻组组长。陈志坚说:“按照博士的要求,我送了一些营养水稻品种到北京进行化验,结果凤香丝苗的含铁量最高。”后来专家向他提供国际水稻所的高含铁材料,利用凤香丝苗作为母本与国际水稻材料进行杂交,向水稻高产高营养目标发起挑战。

image.png

良种育选就是蹲田间、播种、杂交、观察记载、选种、核产……每日早晚下田观察禾苗,做田头笔记,整理育种材料。选种要一粒粒地选,插秧时要一株株分门别类地插,收的时候稻穗要一条条分拣。双脚一整天泡在泥水里,蚊虫相伴是家常便饭。同样是种田,却比别人要花多十几倍的功夫。
经过五年的奋斗,2011年,陈志坚育成的水稻品种“中广香1号”正式通过广西作物品种审定。据农业部粮食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化验,“中广香1号”精米含铁量达7.9ppm,高出国内标准7ppm,比普通水稻含铁量高出近3倍,该品种的成功选育填补了我国水稻史上高含铁量品种的空白,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十大品牌优质大米。
随即“中广香”牌在全国尤其在广西、江西地区推广种植,目前累计种植面积100多万亩,有效提高了人们的营养水平,创造经济效益达13.5亿元。因为对营养大米的突出研究,陈志坚每年都受邀参加中国生物强化年会。

小小种子助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成为新兴工业城市。2013年,东莞出台了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游,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
在陈志坚的试验田里,种植了100多种水稻,黑色、紫红色、白色、黄色……可以组合多种图案,有食用健康价值,也有观赏、科普价值。常规育种研究之外,他希望把水稻种植和地区发展结合起来,打造特色农业稻香游,促进东莞农文旅发展。恰逢当时,市农业局计划联合东城区在周屋社区创作一幅彩色观光稻田画,向他征集一批生长好、颜色鲜艳的优质稻。
于是,陈志坚马上投入新的选育工作,种植了一批优质颜色稻秧苗,提供了珍稀种子紫红稻4号,精心修剪出整齐划一的稻田画,成功塑造了“马稻成功”等绚丽多彩的稻田图。2014年11月,稻田画向市民开放,每天吸引几千人前来观光,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休闲观光农业游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农家乐和农产品发展。
随后,陈志坚协助在东莞麻涌、虎门、横沥等镇街打造更多的稻田画,塑造了五谷丰登、圆梦乡村、稻乡飘香等稻田“彩绘”,将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为群众休闲观光提供了好去处。稻谷扬花的时候,整片稻田丰富多彩,“丰”景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在这片风景区里,既能让人们品尝到绿色健康的营养大米,又能回归自然,看稻浪、闻稻香,听取蛙声一片,成为东莞乡村振兴的亮点示范项目和范例,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在广东各地开展,陈志坚正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凤兴丝苗打造成凤冲村品牌,推进“一村一品牌”建设;培植冬种黄心马铃薯,助力“百千万工程”;培育更多更好的水稻品种,助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陈志坚是万千农业专家的一员,为改善百姓“米袋子”,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营养而奋斗。
“嘲笑傻子笨,粪土万金还;贵在志持恒,誓把丹桂攀。”这是陈志坚写给自己的诗。他说:“营养大米在中国”,水稻育种梦不只满足小家的温饱,还要培育出中国人自己的营养大米,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