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 new Date().getFullYear() }}年{{ new Date().getMonth() + 1 }}月{{ new Date().getDate() }}日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new Date().getDay()]}}

长者浏览模式
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网络培训课瞄准老人收割其钱袋子

来源:法治日报

时间:2024-10-31

号称“容易学包学会好赚钱” 每天花几分钟拍视频4个月赚8.5万元

网络培训课瞄准老人收割其钱袋子

“掐指一算,便知命中有劫,眉头一皱,断定家中风水不好。学会了可以给别人看风水,包你挣钱”“拍个段子上传到网上就能赚钱,退休了没事干搞点副业,免费课程,包教包会,还有钱赚,这么好的事一分钱都不用花”……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针对老年人的培训课程,打着“容易学、包学会、好赚钱”的口号,吸引了一批想要找工作挣点钱的低龄老人。殊不知,其中一些培训暗藏重重陷阱,不但主讲老师身份资质存疑、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且培训机构没有相关资质和证书,导致掉入其中的老年人损失钱财,且很难追回。

受访专家指出,若网络培训机构虚构盈利前景,诱使低龄老人交纳培训费用,可能构成民事欺诈,情节严重的,还涉嫌刑事诈骗。相关部门须加强监管,加大打击虚假培训的力度;平台须加强审核,建立严格的入驻标准和惩罚措施;社区、志愿者、子女等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瞄准低龄老人喜好

风水养生课设陷阱

“吾病除差,邪精消亡”“天以一生,地以六成,一六既合”……前不久,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何女士偶然发现,65岁的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用手机听网课“学习”,并且一学就是两三个小时,课上认认真真记笔记,课下还会默念老师发的资料。

一段时间后,何女士注意到,母亲变得神神道道,嘴中不时念着晦涩难懂的语言,还在纸上不断画着各种符号。察觉到母亲不对劲后,何女士偷偷查看她的手机发现,原来母亲花2800元购买了房屋风水、名字运势一类的培训课,老师每天会把她拉进一个小群里授课。

发现问题当晚,何女士与母亲进行了沟通,可母亲并不认为自己购买的培训课程有问题,反而庆幸自己抢到了最后一个优惠名额,原价3800元的课程只要2800元。

“母亲说自己上课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方便以后找工作补贴家用,是为了这个家好,还坚持要继续花钱参加核心课程。”何女士无奈道,后来求助社区人员上门做工作,母亲才打消了继续上课的念头,但已经支付的培训费却很难追回了。

来自江苏省海安市的刘女士已经年过60岁,同样因为想学点技能找个工作赚点钱而掉入了“风水培训课”的陷阱里。

今年5月初的一天,刘女士像往常一样玩着手机,页面上突然弹出一则名为“易经学院”的小广告——“学习风水课程,不仅实现人生转运,还能赚点小钱!”

这样一句短短的广告语瞬间俘获刘女士的“芳心”,她心想:最近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吃了许多药不曾见效,家里大事小事也都不太顺利,种种迹象都预示自己应该去学习一下“易经课程”,转转自家的“风水”,更何况如果学会了,还能给别人看风水,顺带挣点钱补贴家用。

于是,刘女士点击“易经学院”的广告链接,填写了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紧接着学习了几个小时的“入门课程”,感觉“受益匪浅”,就想要继续学习。

还想学,就得在线支付4000元的学费。起初,刘女士有些犹豫,认为4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花这么多钱去学习“风水”课程不值当。但她的社交账号很快弹出一条“新朋友”添加申请,用户名为“易经学院讲师××”。刘女士正想与懂行的人沟通沟通,排忧解难、改变“风水”,就欣然同意了申请。在与“讲师”聊天过程中,刘女士逐渐被对方天花乱坠的话术征服,更被那些“转运”成功案例吸引。

在刘女士犹豫是否付费续课的时候,“易经学院”又有多名“讲师”添加了她的好友。在他们的共同劝说下,刘女士终于下定决心付款买课。

因为不会线上付款,刘女士拿出4000元现金,让朋友杨女士帮忙转账,杨女士发现不对劲赶紧报警。海安市公安局派出所副所长许晓龙告诉记者,他们赶到后,向刘女士详细了解了所谓“风水大师”“风水课程”的具体情况,当场核实4名“讲师”的真实身份,发现他们用来注册社交账号的一些信息均非本人使用,马上劝说刘女士,及时制止她买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机构除了打着“学习风水算命赚外快”的幌子欺骗老人外,还诱导部分老人购买养生产品,谎称“低价购入转手就能高价卖出,可以赚差价”。

来自上海的李先生已年过60岁,今年6月,他在网上刷到一个养生讲座视频,评论区有很多人说现场效果不错、感谢老师授课等。出于好奇,李先生也在评论区留言称想要听课,很快就有人拉他入社交群。一个群里十几个人,头像全是统一的证件照,他们时不时分享一些“药物”的疗效,如果李先生有疑问,对方还会“现身说法”。

其中一人自称“清华教授,能够逆转和治愈糖尿病”。李先生心想,学点相关知识,说不定以后可以给别人讲讲课收点费用,于是每天早起晚睡,拿着小本子认真记笔记。7月初的一天,他突然抱回来一个纸箱子,里面全是保健品。

“这些保健品是他花5000多元买的,还说培训老师推荐把这些保健品转手卖给别人就能赚不少差价。”李先生的儿子说,直到这时他才发现父亲被骗了,赶忙查询给父亲上课的“清华教授”,结果发现对方甚至不是真人,每次上课都是以AI形象出现。

主播称能快速赚钱

交费直接打了水漂

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些主播利用低龄老人想赚钱的心理,在短视频中宣称老人可拍摄一些“逆袭”的故事来博取流量快速赚钱。比如做“互联网直播”在几个月内还清8.5万元欠款;通过“打字”一上午收入506元;“互联网口播”一天时间就赚了3000元等,吸引老人向他们学习赚钱的经验。

记者加入某平台粉丝数60万的主播“××的前半生”的收费群聊后发现,主播通过规避平台检测的方式,引导入群成员加入社交平台群聊天。添加好友后,对方就会不断发送自己几天时间引领大家赚了多少钱的视频,比如“580元买课的53岁学员,扣字就赚了240”“超50岁的老人,一个月月入超过30万”等。该主播经常提到,“60多岁没有问题,许多跟着我学习的都是60多岁,有的已经赚几十万元了”。

在群里粉丝到达一定数量后,“××的前半生”开始鼓动粉丝购买580元的直播赚钱课程,并承诺“一天收入上千元,直播几个月后日收入过万元”。其课程内容就是发布各种成功案例与收益截图,展示赚钱效果,增强信任度,继而诱导学员购买高价课程。据了解,已有不少粉丝花钱购买了课程。

“一位农村的宝妈,两个月就赚到300万元,只需要6000元的启动资金。”“×哥商业思维”在某平台发布的视频,获得5000多条评论。该视频主要内容为“大主播的直播间里动辄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难道这些全都是真实人气吗?其实大部分都只是兵马俑(指买的流量,都是假人)而已”,并表示,想要利用假人赚钱,就可以购买他的课程,价格从99元到299元不等。记者注意到,该课程已有上百人购买。

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针对当下流行的赚钱方式设计的套路,比如“老年人快分销卖东西赚钱”“老人听歌赚钱,每天听歌赚600元”“手机看广告,广告联盟看广告,就能每天赚几百块”等。

在某平台主播“×姐”直播间,记者看到主播称“60岁老大叔,三天赚3500块,4个月赚8.5万元,每天花三两分钟时间拍视频,照着词去读就能赚钱”。

记者发现,这些主播的粉丝群往往需要费用才能进入,譬如“××爱唱歌”主播的粉丝群,除了入会费外,其粉丝每天都要交23元。

来自山东省菏泽市的雷先生今年60多岁,他就被这样的“赚钱短视频”吸引了。

“只要5980元,带你玩转海外电商。不懂外语没关系,低龄老人可做,轻松月入过万。”看到这则短视频广告后,雷先生添加了某培训公司业务经理的社交账号,随后一位自称机构助教的人联系他表示可以先看两场直播课。在直播课中,老师讲述着各种参加培训后的成功案例,雷先生很快被“洗脑”,购买了5980元的海外短视频带货课程。机构助教称,只要坚持按照他们的方式发视频,每月保底3000元收益,每月带货的收益为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

“我按照他们的要求操作了一年多,到现在一分钱收益都没有。想要联系人退款,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接近6000元就这样打了水漂。”雷先生懊恼道。

加大监管打击力度

及时下架虚假培训

对于这些明显有漏洞的培训课,为何还有不少低龄老人轻易相信,乖乖将手中的养老钱奉上?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特聘专家马丽红告诉记者,从法律上讲,大部分老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应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但近年来,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消费陷阱和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社会一大痛点。

“老年人之所以成为被虚假网络培训收割的重点对象,首先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大脑额叶功能逐渐减退,影响逻辑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极容易被骗子精心设计的话术和场景忽悠。其次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感觉自己没了用武之地,且人际交往圈层缩小,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和焦虑情绪,总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希望做一些事情能跟上社会节奏,为家庭创收,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此外,一些老人的子女忙于工作和抚育下一代,对老人关心不够,导致有些老人轻易陷入骗子编织的‘关爱陷阱’,成为骗子们围猎的对象。”马丽红说。

瀛和国恩(福田)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宁婷婷说,低龄老人更多关注健康、养生、投资理财等领域,且往往急于寻求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的途径,在这种心理需求的驱使下,导致其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被虚假宣传所迷惑,从而受骗。因为上述原因,低龄老人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也不知道如何依法维权,还因担心麻烦、面子问题等选择沉默。这种心理状态也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陷入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低龄老人都是看了各种网上平台的广告才入坑。对此,马丽红认为,平台属于中介方,从法理上说,只要平台尽到了审查义务,且没有明知故意的主观意图,原则上不承担责任;且通常骗子会将老年人从大平台引流到私域,以脱离平台的保护与监管。但平台也应设置必要的监测和投诉功能,在发现商家存在异常行为时及时采取警示、断开链接、屏蔽等措施,避免侵权损失扩大。

“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各类信息得以迅速传播,监管部门在监测、追踪和打击这些行为时,面临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巨大挑战。而虚假培训带来的高额利润使得不法分子不断参与进来。低龄老人群体有一定的经济储蓄,戒备心较低,事后维权难,更使得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成功率提高,进一步促使虚假宣传扩张,治理变得更具挑战性。”宁婷婷说。

她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以及对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平台应当加强审核和监管机制,建立严格的入驻标准和惩罚措施,及时下架虚假宣传内容,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同时优化投诉举报渠道,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反映问题并得到解决。

“还应鼓励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问题,发挥社区、志愿者等力量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帮助。家庭成员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学习一些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宁婷婷说。

马丽红建议,加强针对老年人的警示宣传教育,在老年人关注度高的平台上,以案例形式揭示各种骗局套路,提醒老年人警惕带有“高回报”“轻松躺赚”之类的宣传语,并指导老年人如何留存证据。老年人如果发现被骗,要及时与儿女沟通,并主动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公安机关和法律专业人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