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 new Date().getFullYear() }}年{{ new Date().getMonth() + 1 }}月{{ new Date().getDate() }}日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new Date().getDay()]}}

长者浏览模式
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4-11-19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和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用“三最”形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即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带来的系列问题挑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谋划、科学施策,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适应老龄社会对民生保障的更高需要,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坚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民生。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价值指向与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旨在满足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个体全生命周期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强化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引领,既要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要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建设活力奔涌的老龄社会。

要持续宣传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提高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自觉,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蕴含的能动作用和潜在能力,推动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调动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伴随“60后”等群体不断步入老年阶段,新时代老年人口的需求结构和特征也在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化,对健康养老、精神文化、社会参与、自我价值实现等提出更高要求。要多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发展普惠性、多样化的老年服务和社区服务,激发不同老年群体的发展活力,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共建美好老年生活。统筹需要和可能,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采取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力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确保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兜住底线、均等享有。

二是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加强老年人失能照护民生保障。“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老年人的失能照护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从政府职能角度看,失能老年人照护是最为基本的养老服务需求,是保障失能者基本生活质量的刚需。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全社会失能照护需求急剧增长背景下,亟待抓住进入重度老龄化前的“战略窗口机遇期”,将失能老年人照护作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提高全社会失能风险应对能力,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

聚焦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强化长期护理保险、福利补贴、救助供养等制度之间的衔接与整合,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着力加大失能照护服务供给,增强服务的均衡可及、就近就便。以镇(街)为单元,强化辖区内医养资源的统筹,建立辖区内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服务转介机制,统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联动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失能照护服务能力。盘活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社区嵌入式失能照护服务机构或者“家门口”的服务综合体,让老年人可以方便地获得专业化的失能照护服务。

重视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的传统文化特点,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文化优势和宝贵社会资源。由配偶、子女等亲属提供的家庭照料仍然是失能老年人最为主要的依靠,家庭是失能照护的基本力量。因此要不断完善家庭支持政策,通过多方面的家庭照料者支持服务,更好地帮助家庭持续发挥在失能老年人生活支持、精神慰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另外,社区离老百姓最近,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要注重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建设老年关爱型社区。比如建立社区“微心愿”机制,定期归集发布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微心愿”,组织社区党员和志愿者认领,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开展社区“微公益”“银龄互助”服务,引导社区党员、低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等志愿者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应急性的买菜送餐、 就医配药、探望陪伴等服务。

三是加强科技赋能,提高老年人民生保障获得感。民生保障关乎民生冷暖,关系百姓利益。当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让老年人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离不开主动顺应科技发展大势,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民生保障工作,于“润物细无声”中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老年人民生保障获得感。

健全民生需求主动发现机制,推动 “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推进跨部门基本养老服务相关数据归集、互认和开放共享,形成共享专题库,实现基于老年人精准画像的分类民生保障。普遍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加强老年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为老年人获取服务提供方便。

促进智慧技术赋能养老,实现智慧助老享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养老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革,让老年人切实感知民生保障的速度与温度。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智慧养老进社区、进家庭,惠及更多居家老年人。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医养结合方式,根据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就诊、送药到院”“在线咨询、复诊续方”“线上开单、线下检查”等医疗服务,这将有利于实现医养结合的便利化、常态化,特别是能增强养老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抗风险能力和健康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