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 new Date().getFullYear() }}年{{ new Date().getMonth() + 1 }}月{{ new Date().getDate() }}日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new Date().getDay()]}}

长者浏览模式
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红霞礼赞·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老干部优秀征文作品选登(二)

来源: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时间:2025-01-21

【编者按】2024年,省委老干部局联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举办“红霞礼赞·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老干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活动。经遴选,有100篇老同志优秀征文入选《“红霞礼赞·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老干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作品集》。“广东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将分期刊发部分优秀征文作品,现刊发第二期,敬请关注。

回眸全国首个110报警服务台

省公安厅 周晓辉

1986年1月10日,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以这个日子定名的110报警服务台在广州诞生。如今,110报警台早已成为广州乃至全国公安的一张响亮名片。想到此,由衷高兴之余,我也为自己有幸最早和长时间地记录报警服务台各时期的难忘瞬间而自豪。

1986年2月的一天,时任《广东公安报》摄影记者的我,首次来到成立一个多月的广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采访。当时110报警服务台的接处警大厅仅有几十平方米,身着83式警服的接警员手拿话筒接听报警电话,并用笔做记录。报警服务台只有6名专职女接警员轮流值班。这里初期使用国产专线电话汇接机,虽说已属那时的新式装备,但也只能同时受理4路报警电话。报警服务台启用第一个月,共接处各类电话报警近300起。一年后,公安部发出《关于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广州110报警模式由此推向全国并逐步普及。

转眼进入20世纪90年代,1998年国庆节这天,我来到面貌一新的110报警服务台,只见身着89式警服的女民警头戴耳机、面对电脑屏幕,双手灵活地操作键盘快速处理报警,快门声中,这富有时代感的画面被我收入镜头。据了解,一年多前,报警服务台完成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正式使用计算机系统接处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个时期一天的接报警数已有1500多宗,报警服务台成为公安机关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

跨入新世纪,报警服务台已有90名警员,其中女警人数约占一半。报警服务台认真受理大量报警求助电话,及时提供信息、协助公安基层单位抓获各类涉案人员、抢救自杀落水人员和寻回走失人员等,受到广大群众赞扬。

2005年12月底,110报警服务台即将迎来建台20周年,我再次来到报警服务台。这时的报警服务台已在两年前改建成最新高科技运作模式的“广州市110社会联动中心”,600平方米的接处警大厅内,有80个接处警平台,接警员110名,日接报警达1.3万起,当年接处警共460万余起。

十年一瞬间。2015年11月27日,在报警服务台临近30周岁生日时,我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报警服务台的日接报警量已达1.6万起。

20世纪80年代广州110报警服务台设立,开启了接警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模式,并引领全国使110成为家喻户晓的报警号码。从成立第一天接报警电话24个,到2024年上半年日均接警量2万起,打造起高效率的信息化警务指挥平台,完成了从传统警务机制到现代警务机制的跨越。

“您好,广州110!”这个亲切的回答声已陪伴了人民群众三十八个春秋。“110”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遇到紧急危难时的第一求助号码,成为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第一品牌。

令人难忘的九运会电视转播工作

省广电局 冯锡增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举办。回首往事,广东有许多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有些是我亲身参与过的,自然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

比如,六运会的时候,几乎所有赛事都在天河体育中心进行;到了第一届女子足球世界杯,比赛场地就分散到广州、佛山、中山、江门四个地方;再到九运会,赛区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中山、江门、湛江等15个城市。当时,把运动会的赛区分布在如此众多的城市举行,在大型运动会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我曾经担任九运会组委会广播电视部的执行副部长。九运会创造了许多历史之最,其中,电视转播的规模就是空前的。

九运会赛场分布在广东15个市,从东到西近千公里,从北到南500多公里,节目不但要送中央电视台,还要给各省(区、市)传送节目,为此,广东电视台不得不建设一个节目交换中心,它位于广东电视台的“中庭花园”,以适应这种“多来源”(场地和项目分散)、“多输出”(各省区市要求不同)的局面。这里不但可以迅速查找各项比赛的电视节目,还可以及时编辑和传送到各地,开了我国的先河,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的表扬。可以说,九运会所用广播电视设备的数量、质量都是空前的,这里面得到了各省(区、市)广电系统以及许多厂家的大力支持,比如上海电视台就派来了当时最高水平的高清电视转播车。从此,各大电视台在重大活动时的互相支持就成了传统。

九运会进入了数字设备时代,硬盘存储代替了磁带,非线性编辑和计算机的使用等,标志着广东省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进入了数字技术时代。数字化、卫星、光纤、网络技术是九运会电视转播的技术特征。全国观众、九运组委会、广电总局都对九运会的转播效果非常满意。

对于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是最大的重头戏,而运作的最大难点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开幕式的主角是文化系统、演出单位,他们早就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做好准备,只等“彩排”。由于演出本身有众多场次,涉及许多演出单位和人员,关系复杂。等各部分都准备好了,就要集中到主场馆彩排,彩排又分普通的彩排和带观众的彩排。我们广播电视是从带观众的彩排开始介入的,把彩排录制下来,作为开幕式的备份文件。

九运会以后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广播电视的转播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规模和水平更高。我深信,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十五运会的电视转播将比历届全运会做得更好。预祝它圆满成功。

我见青山多妩媚

省林业局 吴智宏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粤北始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81年,始兴县委、县政府在长达半年之久的充分研讨和酝酿后,采纳了著名林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燕千关于“在车八岭建立全省首个林业自然保护区”的构想性提议,以前瞻性的眼光科学谋划,将刚刚建成的车八岭采育场和樟栋水国社林场,整合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近76平方公里。原本计划用来“筹钱”解决建设资金的“绿色银行”,刚举起斧头就被喊停,而为着更好地保护这片森林,政府还得投入一大笔资金,这对“靠山吃山”的始兴人来说,不啻是壮士断腕之举。

车八岭的建设者艰苦创业,让车八岭成为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当许多人尚不知何为自然保护区时,车八岭以建区仅7年就取得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业绩,1988年从地方保护区直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许多保护区为建设和管理资金发愁时,车八岭以多种经营的成功示范,承办了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多种经营研讨会;当人们对生态文学还没有清晰概念时,车八岭承办了由国家林业部主办的全国林业首届生态文学研讨会;当人们对国外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还一无所知时,车八岭承办了中美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管理研讨会;当别处早已听不到虎啸的时候,车八岭直到1999年仍有野生华南虎的活动新闻报道,成为华南虎最后出没的秘境……车八岭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保护区的第一要务,至今已实现了连续41年无森林火灾的管理目标。

党的十九大以来,车八岭人以“守护绿水青山,弘扬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率先在全省完成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因子暨居民生产生活区调查监测工作;在全省自然保护地系统中首个完成了科研监测十年规划(2019-2028)。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合作,不断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科研监测体系,于2018年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自然保护区全境公里网格化红外监测,2020年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红外监测数据实时传输,2022年成为中国科学院授予的全国首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区建设试点”示范保护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风雨兼程的耕耘中,车八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2010年以全省最高得分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效联合检查和评价。2017年11月高分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十年评估”。2020年3月至6月间,车八岭利用红外相机记录到鸳鸯的完整生活繁殖史,这是广东省首次记录到野生鸳鸯繁殖,也刷新了鸳鸯在国内繁殖位点的最南线纪录。2021年5月,车八岭保护区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区建设试点”专家组的现场验收,在全国7个试点的生物圈保护区中,以创新举措首个圆满完成了示范保护区建设任务……

车八岭以其优良的生态保护成效及丰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造就了令世人神往的“物种宝库南岭明珠”,并成了全国自然保护地的排头兵。我也曾是用热血与汗水铸就车八岭今日辉煌的一分子,在山水秀丽的车八岭一待十八个春秋,参与和见证了车八岭栉风沐雨的征程。

青山不老绿水常新。车八岭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也正是广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今日车八岭,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继续描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画卷。

第一批机械化养鸡场鸡苗引进 

广州海关  陈博文

1978年广交会期间,香港爱国同胞邓焜、刘浩清商定在广州市投资兴办一个机械化的养鸡场,邀请美国养鸡专家许志俭来华传授现代化养鸡技术,成功以后再向全国推广。该项目由当时主管统战工作的广州市委副书记具体负责,省里很快就批准了该项目,随后上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审批。鸡场经由许志俭考察后定在当时的黄陂果园场(今大观路一带)。鸡场从当年春节前开始动工,4月份鸡舍落成。

当时决定从美国引进鸡苗,由于那时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经过许志俭的努力,最终鸡苗获得美方的放行。

当年中美民航还没有直航。运送鸡苗的航班从美国起飞,中途经中国台湾再转香港启德机场,然后由中国民航派专机运回广州白云机场。这样的跨洲大转运,使我们面临诸多问题。

广州动检所接到监管和检疫任务后,所领导郝向前决定派遣技术干部黎兆滚和我一起,随我方专机到香港做转运前的检疫监管。5月4日晚,我们搭乘中国民航一架三叉戟飞机腾空而起,去完成一项前所未有而又令人骄傲的使命。飞机到达香港上空时,我们被舷窗外繁华的灯光夜景吸引,却无暇细看。此时,我们心里都在默默地反复思考着下一步的工作,如何询问运输情况,如何核对英文证书各个项目内容,出现突发事件的预案,等等。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启德机场。从美方飞机转过来的鸡苗已到达。按照预案,公安人员(后来才知道是一名防爆专家)先伸手到装有鸡苗的纸箱探一下,检疫人员借助手电筒观察小鸡的状况,同时核对检疫证书,询问运输途中的健康情况。毕竟这批远方来客在美国出壳至今已有20多个小时了。小鸡看起来有点缺水,未发现有其它传染病的征兆。随后,小鸡被迅速地送上飞机,为了防止雏鸡受凉,我们还按照预案提醒机组把机舱内温度调高。

随机带来的还有一些纸箱。当我们正在思考如何打开时,身旁一位身着便衣的外籍人员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机灵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啪”地一声打开,递到我们跟前。我们先是一愣,马上又意识到他给我们送工具来了。我们说声“Thank you!”,迅速用小刀拉开纸箱,发现里面装的是清单所列的疫苗,便马上恢复包装并交代送上飞机。事后我们才了解到,由于那天另有特殊情况,这些便衣人员都是港英当局派来的特工。

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所有的鸡苗装载完毕,我们返回飞机,长嘘了一口气。这时,机组人员通知我们,还有一位重要客人要搭乘我们的飞机回广州。客人上机后坐在前排,我们一行坐在后座,顺便照看鸡苗。专机终于起飞,午夜顺利返回广州。

25000只美国鸡苗,就这样远渡重洋到达广州。在检疫期结束后,其成活率达90%。

这批鸡于当年10月产蛋,供应市场鲜鸡蛋12万公斤,结束了广州没有集约化自产鲜鸡蛋的历史,也开创了中国机械化养鸡的先河。进出口检验检疫事业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的绚丽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难忘的援外经历

——我在非洲刚果(布)工作的日子

广州供电局 党应玮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广州电力部门参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工作,主要有非洲刚果(布)输变电工程。1984年9月,由于第三期援助刚果(布)布昂扎电站专家组已经到期,上级部门找到时任广州供电局设计室主任的我谈话,拟派我出任第四期专家组副组长。1984年9月20日,我赴京到电力工业部报到,会同其他单位抽调的几位专家,于9月25日乘飞机经巴黎转机飞往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再前往工作地点莫荣济。

刚果(布)有两个电网,一个是首都及其附近地区的电网,电力主要靠从河对岸刚果(布)(金)进口;另一个就是我们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起援助建成的布昂扎电网,电源就建在距离莫荣济十多公里处的姆古古鲁水电站,装机容量4×2万千瓦。该电网包括六座变电站和两百多公里送电线路,解决了刚果(布)西南部几个城市的供电问题。

刚果(布)农民的日常主食以木薯为主,玉米、香蕉等也是主食,他们都不种菜,一般都是用较嫩的木薯叶炒来做菜吃,所以在农村市场是没有菜卖的。我们都是自己种菜,出国前就被告知要带种子,广州的各种菜、瓜、豆种子,到刚果(布)基本上都能种。种菜也是一种乐趣,我还试过用路边野茄的根,茄子、辣椒的苗来嫁接,结果都长得很好,结出的茄子和辣椒都比不嫁接的大。

在刚果(布)的援外生活是艰辛的。当地流行病多发,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恶性疟疾,通过蚊子传染。基建期间,输变电公司的一位职工发烧,当时医生没经验,以为是感冒,于是按照感冒处理。结果到第五天高烧不退,才把病人送去首都布拉柴维尔的医院检查,发现是恶性疟疾,可为时已晚!这病一般四天之内如不注射奎宁,疟原虫就会通过血管进入大脑,入了大脑就无法获救了……姆古古鲁水电站旁山上有4个一字排开的援刚人员之墓,这位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刚果(布)人对我们中国人都显得很友好,不管在哪里,见到我们都会用中国话说:“你好!”听说,这是因为刚果(布)独立后首位总统恩古瓦比在电视台上号召每个刚果(布)人都要学会中国话“你好”。除此之外,我想,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自从刚果(布)独立后,中国就对刚果(布)给予了无私的援助。

刚到刚果(布)的第二天,我和同事到布拉柴维尔的“王府井”(布拉柴维尔最旺的商业街,驻刚的中国人习惯叫法)逛街。一个十来岁的女孩突然晕倒在地上,她的妈妈在旁边束手无策。我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清凉油帮她擦了太阳穴等穴位,不到两分钟,她醒过来并站起身来。围观人群对母女俩说了些什么,她们立刻对我们深深地敬了一个礼。后来,我把这盒清凉油送给她们。看得出来,她们很感激我们——虽然言语不通,表情还是可以交流的。

我们住所附近有间中学,据说是刚果(布)的重点学校。学生们要我们教他们写汉字、说中国话、打中国功夫,有的还在我们面前耍几招功夫影片中的动作。学校老师也喜欢来找我们聊天,不少学生、小孩、老师通过交往就成了我们的朋友,常给我们送来芒果、香蕉等礼物。我回国时还有当地人送我羚羊角、用刚果(布)产的最名贵的木材铁木雕刻的象等工艺品。我们启程回国时,汽车开动了,当地的一大群小朋友还跟着汽车跑,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在工作上,专家组同志们的表现更是让刚果(布)方面满意和放心。设备运行中出现什么问题,总能及时到现场迅速处理。刚果(布)方面对梁应均、叶金胜的技能熟练、多面手赞不绝口。除了一般的修理开关等设备外,这两位同志还会烧电焊、烧气焊。当地人的挂钟坏了,手表、收音机坏了,拿来也能修好。怪不得他们总是想长期留住中国人,不肯让中国专家走。

1986年12月底,我们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终于回国了。我们回国时,内心充满了喜与乐,这种快乐的心情,是永远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