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来源:《秋光》杂志
时间:2024-11-15
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大量红色革命和华侨历史资源。战地遗迹、人物故居或交通站、卫生站和粮站等革命遗址有很多珍贵红色故事。保护好、传承好红色资源,是使红色血脉不断流淌、让红色精神绽放出新时代光芒的重要要求。
郭昉凌在中山这片红色热土成长,从小听革命故事,耳濡目染,与“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郭昉凌到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后,大量精力都扑在红色资源的传承上。2010年退休后,她没有停下保护红色资源的脚步。30年间,她撰写出版《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史》(第一卷)、《杨殷传》、《珠江纵队图志》、《中山红色地图》等30多部著作,参与抢救修复中山革命遗址22处,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她用好红色资源,激活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富民兴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守护红色印迹 探寻珠江纵队抗战历史
作为党史研究专家,郭昉凌在革命史研究和红色文化传承上硕果累累。她说,保护红色资源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退休第一天,她接到了两通电话,一个是老战士联谊会,一个是孙中山研究会,都邀请她继续参与党史研究和孙中山研究。这与她做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初心不谋而合,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两份邀请。
在郭昉凌心里,有着一份熟悉的中山红色遗迹地图。她经常到各个村对照寻找革命遗址,看到相似的建筑物就拍照保存下来梳理历史资料,挖掘红色故事。每一个红色遗址都记录着一段红色历史,承载着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黄健故居是红色文化教育重要阵地。黄健是中山青年运动先锋,推动了中山学生运动蓬勃开展,毕生致力民族振兴和人民解放事业。1949年10月1日,其妻子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黄健故居承载着澳门、中山两地人民的红色记忆。郭昉凌坚持10多年参与黄健故居的修葺工程,和工程负责人一家一家劝导租住故居的人搬迁,将损毁的部分修复,走访村居,从废置的古屋中收购旧式横木和砖瓦,恢复故居原貌。她还沿着黄健的足迹到上海、广州、澳门等地寻找史料,在濠江中学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举行升旗仪式……经过多次重修,2018年,黄健故居挂牌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党员教育、青少年红色教育重要基地。
郭昉凌结合乡土民情和物产资源,协助当地打造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红色场馆。2011年,她参与五桂山抗日根据地遗址的修缮提升工作。五桂山是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中心。1945年1月,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统一领导和指挥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五桂山坐落着当年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郭昉凌为把宗祠打造成红色场馆,展示“珠江纵队挺进各地路线图”和战争场景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她探访幸存的革命战士,促膝长谈,记录老战士口中的故事,寻找五桂山烈士的资料。拍摄文献片《中山濠江风雨情》《谢立全将军》时,她辗转多地、跑前跑后,从文本到审片全程参与。她参与策划革命老区红色文旅线路,提供史料,使多条红色线路在中山革命老区再现。抗日旧址被妥善保护利用,珠江纵队的红色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五桂山。
郭昉凌先后参与抢救修复“横门保护战遗址群”等重要革命遗址22处,协助10个革命老区制作革命事迹展览。同时,作为晚晴讲师团成员,在中山市委老干部局的支持下,她走进社区、村落、学校开展红色宣讲,平均每年70多场,生动讲述中山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故事,赓续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文化唤醒乡魂
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多年来,中山市持续打造一批红色资源丰富、社会影响广泛的“红色村”,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乡村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郭昉凌在打造红色场馆时,常常思考着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助力乡村蜕变。
2010年,受南朗镇左步村委托,郭昉凌协助挖掘红色资源,再现红色历史场景,讲好左步村名人辈出的故事。左步村是历史文化名村,也曾是中山中共党员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址。村里有欧、孙、阮氏三大宗祠和多处革命遗址,是孙中山的祖居地,也是众多名人出生地,如首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方举赞、粤汉铁路总监欧庚祥、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影星阮玲玉、漫画家方成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郭昉凌对左步村的欧、孙、阮宗祠做了细致的考察,马不停蹄到天津、上海、唐山等城市走访图书馆、档案馆、革命纪念馆等,广泛收集左步村近代历史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资料及相关物品。她和村委深入论证,科学规划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线路。在她的努力下,左步村就地取材,在宗祠里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人文历史展馆,通过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当年的历史。将村内的中共左步村党支部活动旧址、中山别动大队等红色遗址进行整体保护开发。修旧如旧保护碉楼、祠堂、古巷等岭南特色建筑,建造阮玲玉电影广场、方成漫画广场、3D墙绘长廊……如今左步村名人、先辈足迹随处可见,本乡本土、身边的革命事迹,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深度认同,很多外出读书工作,甚至定居国外的青年纷纷回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挥洒汗水。2021年9月,左步村获得“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称号。
黄圃镇石军村是中山农民运动和抗日革命运动较早的地方之一,欧初、罗若愚、冯六女、杨华源等革命先辈都曾在此战斗过。2006年,石军村建立革命史迹展览馆,是中山市首个建设在农村的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石军村当时的党支部书记找到郭昉凌,希望更新党史教育展览,结合当地绿色农业资源,“盘活”红色文化,助力新农村建设。围绕村中的红色资源,郭昉凌撰写解说词,指导制作影像音频配合培训宣讲队,协助村委组建一个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老党员组成的红色宣讲团。几名老党员刚开始宣讲时,语调、节奏把握不准,郭昉凌一对一培训,哪些词语要加强,哪里需要停顿,“手把手”演示,经过严格培训,全员上岗。随着红色故事家喻户晓,村民和周边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纷纷加入宣讲队,争当红色讲解员,把村里的红色历史口口相授,将家门口的红色地标转化为红色课堂。
红色文化激发着石军村人干事创业、建设家园的热情。郭昉凌协助村委将10多亩出租地收回来,花了近一年时间打造红色文化公园,种上蜜柑、芭乐等农作物,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起来,越来越多游客被吸引前来。石军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逐渐鲜活起来,有力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从2020年到202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五成之多。
2022年,古镇镇古一村邀请郭昉凌协助改造更新。古一村有明代的苏氏祖祠,曾是抗日队伍的秘密据点,“亚洲飞人”苏炳添就是土生土长的古一村村民。郭昉凌因势利导,提出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思路,设立党建馆与飞人馆,以数字赋能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党建馆展示了党史学习教育、中山红色景点、曹古海革命事迹等,也生动呈现古一村的发展历程。飞人馆展示苏炳添多年来征战田径赛事的相关比赛用品,独特侧面呈现中国田径崛起历程。两馆建设成为古一村的一张名片,开馆半年组织红色研学等多场大型活动。2023年,古一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
尽己所能投入志愿服务
修复红色革命遗址时,郭昉凌每次和老战士、老前辈接触,总是不自觉想起了父母,他们较早的去世让她遗憾自己无法尽孝,她把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同样投入到老同志身上,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服务更多老人。早在2011年郭昉凌就加入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2022年初她牵头组建市红十字会养老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
她发挥志愿者骨干力量,在各个镇街开展养老志愿服务种子讲师培训班,通过小区或社区寻找合适的志愿者担任分队长,吸纳更多志愿者加入。两年来,种子培训班走进16个镇街,培育10多支养老志愿小分队。截至目前,志愿分队深入社区、家庭,为500多名独居、高龄、失能老人上门进行心理疏导、助洁陪聊、模拟家庭等服务;创作和演出老年人防诈骗宣传情景剧60多场,举办“养老服务+生命教育”知识讲座63场,惠及老年人2000多人次。
心理疏导成为不少老年人心仪的特色服务。有一名患渐冻症的独居老人,脾气较为暴躁。当地街道办曾帮助他联系养老院,但被他拒绝。了解情况后,郭昉凌和志愿者上门为其改造无障碍通道,捐赠了新轮椅和护理床,陪他晒太阳聊天,一年的时间让他重拾积极心态。越来越多老人得到心理慰藉,有些受助者纷纷变为下一场活动的帮助者、参与者,队伍不断壮大,助推中山养老志愿服务多元发展。
69岁的郭昉凌身兼多职,退休生活忙碌充实。因为做的是热爱、有益的事情,虽然多年如一日坚持走在一线,风雨无阻,但她从不觉得辛苦。而她的工作也备受社会认可:中山市十佳红色守护人、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最美老干部志愿者、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只要我还能做,就一定会坚持”,她表示,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是有价值的人生。